旧的拼音,也称“韵母拼音”,是一种中文拼音方案。它由饶宗颐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所创制,其最早应用是在《说文解字注》的著录上。旧拼音采用了丰富的韵母表示方式,在现代汉语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旧拼音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北周末年,当时《周礼》中的“韵书”就有了韵母的归类。唐代时,韩愈、刘禹锡等文人就借助“韵书”来“释义”生僻字。宋代的王安石也对韵母分类进行了更为系统的梳理,并且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种系统性更高的韵书和拼音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中应用范围较为有限。
20世纪50年代,饶宗颐先生参与了《说文解字注》的新编和著录工作,他发现较早的拼音方案存在种种问题,因此特别设计创造出了旧拼音。旧拼音采用26个拉丁字母,不再区分清浊音和鼻音,而是分别用“-h”和“-n”表示。此外,在韵母的表示上,旧拼音采用了饶宗颐先生开创的利用v、vv、vn、vvn等表示多韵母的编码方式。
旧拼音的创立推动了中国词汇学、音韵学的发展,同时也方便了汉语的国际交流。在当前,拼音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且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全新的、更简单、更实用的汉语拼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