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斌,南京大学求是讲座教授,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和台湾中央研究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典文献、小说研究、文学史及传统文化等。因最新发表的论文涉及金庸小说的知识产权问题引发争议,其个人也被推上风口浪尖。
事件源起于郑文斌近日发表的博士论文中,称金庸小说所采用的“双笙格”是源于唐代的“重华式韵文”,抨击了金庸学派认为其小说使用“双笙格”的说法,并声称金庸无知。
这篇文章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阵阵争议。有人认为,论文没有对金庸先生进行明确的责备,仅仅是回应部分金庸学派对于“双笙格”盲从的看法。而有人则认为,郑文斌的论文是对金庸小说版权及作者权益的侵犯,即便他使用了公开的文件和材料,但对于金庸小说的版权管理方面引发了较大的关注。
对于郑文斌本人来说,这次事件也给他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面对外界对其的质疑,他曾在微博中表示:“我不是要去批判金庸,请理解认真看一下学术的表述方式;我强调的是学术的规范摸样。请理解我希望推动学术的真诚与尊重。”
郑文斌凭借其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对知识产权的敏感,不断强调学术的规范摸样和技术准则,依旧赢得了人们的一致认可和尊重。对于这样一位学术大师,我们应当尊重他的学术观点和贡献,也在此次事件中对知识产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