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曾听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的句子。它出自《华严经》中的一则典故,传说中佛陀的弟子目犍连通过领悟此言,最终顿悟成佛。
据说有一次佛陀在讲经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目犍连听了后,产生了很大的疑问,不太理解佛陀所说的意思。佛陀意识到目犍连并没有完全理解,就给他举了一个例子。
佛陀说,比如一个人要照照镜子,就会拿起明镜,将它放在桌子上,然后照镜子。但是实际上,“明镜”只是名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本身并不是实体的东西,而人们通常使用的镜子是由银、汞等不同材料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所以说,这个镜子并不是“明镜”,而只是一个类似于明镜的工具而已。同样地,“菩提”并不是指具体的一棵树,而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概念,本身不存在于世间。
目犍连听后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这句话意味着,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虚幻的,没有实质,本质上是不存在的。所以,要悟到“菩提”,就必须放下执着,充分理解“菩提”并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涵义深远的一种境界。古人云:诸法御者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人生如梦如幻,追求菩提就是最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