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但是,究竟什么意思呢?这里,小编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吕氏春秋·志怪》中的一则故事。传说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名叫郑国渠的人,他非常聪明,但也非常骄傲。一天,他听说吴国师傅太公能够呼风唤雨,就问他的一个朋友:“我与夫子智谋不相上下,如何才能胜过他呢?”
朋友告诉他:“你的才智固然很高,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你没有的,那就是‘学问的基础’。”
郑国渠不以为意,但他还是前往拜访了太公,想试试自己的智慧。太公看穿了他的骄傲,就让他在隔壁屋里等候。过了很久,太公让他端着一口青玉瓶走回家去。郑国渠以为太公是赏给他的东西,有点小兴奋。回到家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一口空瓶。
随后,太公向他解释:“学问就像这口青玉瓶一样,其余的东西仿佛都是空的,而学问便是其中的液体。现在这座瓶子青得纯粹无比,连青蓝之间的颜色都无法区分,可是只要你将其中的液体倒出来,你就会发现与其它玉石相比,它更加透亮明净。”
郑国渠听了,有些明白了,便回家去常常揣着那口青玉瓶四处走动,慢慢地,他发现只要时刻保持谦虚,存一颗学习的心,便会变得更加聪明,更加有能力。也就是说,即使青色不如蓝色光鲜亮丽,但是如果精神文化内涵足够深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