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文学中,开普勒第二定律也被称为面积定律。它表明了一个行星在其椭圆轨道上的运动是如何与时间和行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相关的。
该定律可以用以下方式表达:
在其轨道上运动的每个行星的连线和太阳的连线之间所扫过的面积,在时间上是相等的。
转化为数学公式:
这意味着,行星在轨道上不断地改变其速度和位置。当行星离太阳比较远时,它的速度较慢,而在更接近太阳的位置时,它的速度更快。
开普勒第二定律揭示了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对于天文学和航天科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揭秘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系行星的移动轨迹究竟是怎么样的?
开普勒第二定律又叫做等面积定律,因为它的核心观点就是行星在它围绕恒星的轨道上,每一个相同的时间段里扫过的面积都是相同的。意思就是说,行星越靠近恒星,它的运动速度就越快,反之亦然。这个定律的发现者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他也是现代天文学的奠基者之一。
让我们来进一步看看这个定律的暗藏玄机。
通过开普勒第二定律,我们可以知道太阳系中行星的移动轨迹是什么样的?
比如说,地球就按照一个近似于椭圆的轨道围绕太阳运动,在近日点距离太阳147,098,290公里,在远日点距离太阳152,098,232公里。二月二十日、五月二十日、八月二十日、十一月二十日,这四天我们过地球平分岁差,其它时候一年的长度为365.24219天。
这个定律所描述的规律,对于所有的行星来说都是成立的。人类已经观测到的行星和它们的卫星,移动轨迹都可以通过开普勒第二定律来解释清楚,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行星两个固定时间点的位置,进一步推算它运动的轨迹。
开普勒第二定律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合起来,构成了我们对行星运动的重要认识。行星运动轨迹的揭示,让我们对宇宙的深度认识增加了很多。
详解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运动整整如行星时刻
开普勒定律是天体力学中最为基本的三大定律之一,它是天文学里面关于任何天体物体运动的基本定理之一。
开普勒第二定律描述的是行星绕着太阳的轨道,在相等时间内,它所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这个定律是这样描述的:行星绕着太阳转动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当它靠近太阳的时候,它的速度就会变快;当它离太阳很远的时候,它的速度就会变慢。
因此,行星绕着太阳球体运动时,它在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却总是相等的。这条定理的公式可表示如下:
(A/t)=constant,A表示扫过的面积。
这个定律可以解释为,行星在轨道上运动,在面对某一个特定位置时,行星速度较慢,但到达其他位置时速度就加快,这样,行星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以上就是开普勒第二定律的详细解释,这个定律也被称为“行星运动定律”。而它的发现与揭示让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规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